孙小荣:云端停播“郭有才”,人间终归“阿勒泰”
文旅要闻 小荣说 2024-05-23 11:04:35
本文转载自公众号:小荣说,ID:xiaorongshuo,作者:孙小荣

一位民间草根歌手郭有才,带火菏泽一座城,一部影视剧《我的阿勒泰》,带火阿勒泰一座城。

二者几乎是同步推进,上演了一场旅游城市“双城记”。最后,谁会胜出,成为今年的热门旅游目的地城市,才是检验这轮网络传播的唯一标准。

如果分析这两个案例,我们可以发现,在“网红”传播中,也分经由“网红人物”和经由“网红物产”引发的传播之分。“网红”的主体不同,往往产生不同的传播效果和舆论结局。

作为民间“网红歌手”的郭有才出圈,以及对事件发生地菏泽的影响,正在经历大起大落。

先是“初红”的惊艳,赢得交口称赞,再到“大红”的模仿跟风,出现质疑,演变到“爆红”后舆情逆转,终于清场、停播。

其所在的城市菏泽,从开始时的接纳、支持、引流、出圈,随着各路直播群体的涌入,被称为“狂魔乱舞”的出现,菏泽也面对着舆情直下的压力,逐渐演变为管控、疏导、封禁、降温。

而一部影视剧引发的“我的阿勒泰”的传播,却一直处于一种正向上升的态势。

从十多年前就开始畅销的一部文学作品,到今年一部热播影视剧,再到关于一个旅游目的地的讨论,虽然没有郭有才的热度高,但却保持了一致的叫好,引发游客对阿勒泰的深情向往。

为何存在如此差别?

关键在于置身其中的“人”与“物”。

在网络的世界里,以“物产”为事件主体的网红,可以大红特红,大体上不会出现舆情反转。比如“淄博烧烤”“天水麻辣烫”等,物产是核心,人退居其次,只要“人的服务”好,就能赢得一致赞誉。

而以“人物”为事件主体的网红,却极有可能“红极必反”,引发很多节外生枝的“反向话题”,从而让舆情发生反转,甚至失控,事态的发展迅速转向不利的一面。在网红现象中,发生“反转”的事例不胜枚举。

究其原因,是因为“人”是最不靠谱一个物种,善于伪装,所以经不起质疑,也经不起深挖,更经不起公众的道德审判;

而“物”是相对恒定的,不善变,比如一道美食食客公认好吃,它就是好吃,可能口味因人而异,但品质是有保证的。

“淄博烧烤”火了,好奇的人们,挖出一道供应链,从肉的供应,到小饼、小葱、蘸料等的供应,供给链透明化;“天水麻辣烫”火了,好奇的人们又挖出辣椒、花椒、土豆粉的种植及加工,就连原料都是上品。

由此可观,“人红”与“物红”区别之天壤。

“一个人带火一座城”是存在风险的,而“一种物产带火一座城”却能迎来繁华盛市;

“一个人带火一座城”,最大的既获利益者是“人”,城或许付出很多,留个一地鸡毛;

而“一种物产带火一座城”,最大的获利者是城。人在城中,各取所需,最终价值还是导向幕后的人。

孰是孰非,孰重孰轻,城市主政者和管理者,当有辨别。

我个人比较喜欢郭有才,最近一直反复听他唱的《诺言》。但在这场“网红对决”的“双城记”中,谁会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?

毋庸置疑,我想一定是人间“阿勒泰”。

本来只想给采访稿写几句“编者按”,没想到写成了长篇幅。以下是受《中国新闻周刊》采访内容,主要说说“人间阿勒泰”。

“资源独异,自带野奢气质;政府重视,自来市场期许”,我想用这几句话来概括阿勒泰文旅产业的发展情况。

从资源禀赋而言,阿勒泰拥有草原、雪山、戈壁、河流、峡谷、湿地等丰富的自然资源,以及哈萨克民族风情、牧场、林场、雪场等人文生态资源,而且组合优势明显,景观丰富但不单一,真正体现出一种“天地之大美,旷远之野奢”。

阿勒泰一直是新疆的热门旅游目的地,从疆内城市的旅游搜索排名来看,阿勒泰一直处于第5名左右。

一直以来,阿勒泰都是摄影族、滑雪族、观鸟族、自驾族等这些中高端游客公认的旅游天堂,阿勒泰旅游出圈,也得益于这些具有内容产出能力的游客自发地发现、持续地传播的积累。

喀纳斯一直是游客心中的热门旅游目的地,前几年一曲《可可托海的牧羊人》更使其红遍大江南北。

阿勒泰是传统的牧区、林区和矿区,工业化发展水平不高,这也使得它保留了原始的、原生态的自然资源。这正是发展旅游的先天优势,阿勒泰是典型的“工业化失利,旅游化得势”,可以说,旅游化发展是阿勒泰推进现代化进程的必由之路。

这些年来,阿勒泰地方政府制定《阿勒泰地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》,围绕“吃住行游购娱厕”七大基础供给,成立旅游专班,来推动全域旅游产品供给和服务供给体系的构建;出台《阿勒泰地区冰雪旅游业发展规划》,启动中国冰雪产业(长白山+阿尔泰山)发展合作示范区建设,做大做强冰雪产业,努力构建“全域旅游+全季体验”的格局。

当然,阿勒泰也面临着困难和挑战。主要有几个方面:

一是接待服务基础弱,一到旅游旺季往往供不应求;二是市场主体不强,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旅游产业化和规模化市场机制;三是产品供给单一,主要还是自然观光,深度体验性项目不够多元,这会影响旅游消费的深度转化;四是交通不够便捷,虽然阿勒泰已经构建起公路、铁路、民航为基础的环形交通网,但外部进入性和内部通达性,依然对游客的交通成本和时间成本有制约。

这些因素的叠加,会影响阿勒泰文旅市场的规模化、产业化的高质量转化。

当然,相比过去而言已经好多了。或许正因为如此,阿勒泰才能保持它本真的一面,吸引更多的游客持续不断地去走进阿勒泰、探索阿勒泰。如果一切问题都解决了,过于优越、过于便捷、过于廉价、过于商业化,阿勒泰“神秘的面纱”就不复存在,她的吸引力也就降低了。

阿勒泰这次爆火,得益于《我的阿勒泰》影视作品。

影视作品主要还是在宣传推广层面,会对一个目的地达到“锦上添花”的推波助澜效应,让一些知名度低的地方,一夜成名,也让一些已经具有知名度的地方,火上加火。

讲到底层逻辑,还是资源基础,一部电影和一部剧,之所以会选择某个地方作为取景地,是因为这个地方有故事或有景观可以作为影视剧的取景素材。

但有些地方被影视剧带火,就是一阵风,除了知名度在短期内有所提升,实际的投资和消费带动并不大;而有些地方经由影视剧走红,却能成为一个“长红”的旅游目的地,能聚合一些发展要素,长效地助推目的地的发展。

说到底还是资源禀赋,文化积淀和文旅供给体系的基础。有这些基础,影视剧添一把火,就会带动市场要素的汇集,倒推产业供给和服务体系的完善;这些基础缺失,或者不牢固,即便影视剧能带火,那也只能是火尽灰留。

在未来,阿勒泰要坚持“生态固本,业态增效”。

要保护阿勒泰的原生态和原始性的景观,不宜用工业化、大规模的方式“打造”景区,在优质的生态基础之上,采用轻创意、轻开发、轻投资、轻运营的方式,因地制宜衍生具有阿勒泰地方文化风情的体验业态,来满足游客多元的消费体验需求。

这个世界,一切“人造”的景观,都可以复制,也都可以同质化;唯有“天造”的景观,难以复制,也无法同质。

“遗世孤立”就是阿勒泰的独异之处,阿勒泰要永保这份独一无二的天地大美之生态个性。
评论(0条评论)
昵称:  验证码:

最新评论

暂无评论

微信扫一扫,关注劲旅网官方微信号

或搜索“ctcnn1”

手机扫一扫,打开劲旅网手机站

随时掌握最新资讯

热 门

登录

关闭